上海IEC中日融合课程--上应国际IEC中日班
上海日高丨IEC中日班师资管理团队介绍(2025)

2025

IEC

中日融合课程

师资管理团队

英 才 济 济

奔 赴 理 想




中日融合コース

      IEC中日融合课程师资管理团队拥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,是学校文化的创建者、践行者和引领者,是一支专业过硬又充满爱心活力的师资队伍。起源至今,师资管理团队同心戮力,以一点一滴的积累,铸就稳固坚实的根基,带领学生奔赴共同的理想。

      100%全职核心日教、90%日本一流名校留学背景、90%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。不乏来自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、日本大阪大学、日本多摩美术大学、美国西北大学、中国复旦大学、中国华东师范大学等国际化优质师资管理团队。近年升学成果涵盖“日本一流国公立”、“早庆上理”、“GMARCH”、"关关同立"、"九大美院"、"日专东驹"、"四工大"、"大东亚帝国"等多层次、多专业、多地区的高等学府实绩。


01

管理团队




求学道长,知界浩海

立德树人,引领成长

经验与活力并存、勤勉与创新皆具

爱心与耐心同在的富有战斗力的管理队伍

手捧学生的热忱梦想,向着诗和远方坚毅前行


IEC中日融合课程部分管理团队



吴刚        学术督导

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博士

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
     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、比较教育、教育基本理论、课程与教学论等领域的研究,比较教育学和教育文化与社会方向博士生导师。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常务理、AERA(全美教育研究会)国际会员、上海青少年发展规划咨询专家、上海市高校网络特约评论员、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。

     曾在《教育研究》、《教育发展研究》、《中国教育:研究与评论》等期刊发表文章60余篇,其中《论教育学的终结》(《教育研究》1995年7月)曾引发学界广泛讨论教育学的命运,并曾在上海电视台、东方电视台、东方电台、《文汇报》等主流公共媒体评论教育与文化热点问题,专著有《知识演化与社会控制》、《教育大词典·课程论》等。

     主要贡献有“国际教育社会学前沿探索”(教育部博士点基金)“课程创新的社会学研究”(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五”规划重点课题)“国民素质、中小学课程理论和设计的综合研究”( 国家教育委员会,1992-1994)“英才学校管理模式”(横向课题,2000-2001)等科研项目,及“教育社会学的微观分析及其新近发展”,《全球教育展望》2005年第3期、“国际视野中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”,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《当代中国:发展·安全·价值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、“追星:一种榜样认同”,载《人民日报》2004年7月16日、“迈向21世纪的比较教育研究”,《外国教育资料》,1996年第1期、“国际与比较教育本土化的尝试”,《教育参考》,1997年第1期、“教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”,载袁振国主编《当代教育学》(九五国家重点教材),教育科学出版社,1998年等主要论文。


汪生才        学院校长

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学院书记、继教院长 

原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继教学院党总书记


     睿智文雅、淡泊从容,初为人师时,他以身示范、情怀育人。成为多所高校领导者后,他率先垂范办有温度、有品质的教育,持续赋能新优质学校发展。退休不退位,心系教育事业,积极发挥优势作用,为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发光发热,充分展现了忠诚敬业、关爱后代、务实创新、无私奉献的教育局家精神。

     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,汪校长积极贯彻“双新”精神,以“五育融合”为学生提供更具成长性的学习体验,提升学生核心素养。清流不改,润物无声,坚守本真、宁静致远。始终以开拓、进取的姿态,践行着教育家精神,踏石留印为新优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,提供可资借鉴的新经验。



严静逸        生涯导师

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本科

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商学院MBA 

McCormick工程学院运营管理硕士


    前麦肯锡咨询顾问、鼎晖投资副总裁、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,参与易果生鲜、指点控股、国能中电、巨人游戏、新焦点汽车服务、风语筑展览、百丽国际、日本潮牌服装巴洛克集团等项目投资案例。

      为不断丰富生涯教育体系内涵、提升专业化水平,持续着力充实职业生涯导师队伍,充分挖掘和发挥来自重点单位、重点领域、前沿行业的专家、校友力量,从生涯规划和体系建设维度出发,形成校内校外“双导师”育人格局,完善在校学生生涯规划教育,为学生提供精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。


徐元元        教务主管

上应国际IEC预约看校申请
  • 姓名*
  • 性别
  • 在读年级*
  • 联系电话*
  • 我已阅读并同意 《隐私保障》
提交